纖毛綱中的原生動物俗稱纖毛蟲,是一類以纖毛作為運動和攝食胞器的原生動物。因為有穩(wěn)定的結構、細致的攝食細胞器等,所以,纖毛蟲是原生動物中的一類·如細胞核有大核(營養(yǎng)核)和小核(生殖核)之分、游動型纖毛蟲中的草履蟲有肛門點、固著型纖毛蟲大多有肌原纖維等。纖毛蟲為動物性營養(yǎng)動物.以分裂生殖和結合生殖方式生殖。纖毛蟲在自然水體和污水生物處理裝置中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。根據(jù)運動和營養(yǎng)方式不同,纖毛蟲可區(qū)別為游動型、固著型、匍匐型三類。
①游動型纖毛蟲
常見游動型纖毛蟲有十余屬。
a.草履蟲(Paramecium)身體呈鞋底形或雪茄形,纖毛分布全身,有十分發(fā)達的口溝??跍蟽?nèi)密長的纖毛擺動時,能把水里的細菌和有機碎屑作為食物擺進口溝內(nèi),再進入草履蟲體內(nèi).供其慢慢消化吸收。草履蟲的生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,可分無性、接合、內(nèi)合、自配、質配等。草履蟲自身沒有呼吸系統(tǒng)。草履蟲通過表膜和外界直接進行氣體交換。膜上密密地長著近萬根纖毛,靠纖毛的劃動在水中旋轉,慢速游動.活動于茵膠團周圍。在活性污泥培養(yǎng)中期會作為優(yōu)勢原生生物出現(xiàn)。日常運營當中工況良好時,也會出現(xiàn)少量草履蟲。
b.腎形蟲(Copoda) 身體呈腎形。背腹扁平,右緣呈半圓形均勻彎曲,左緣平直。后端比較圓.在饑餓時后端比較細.口位于身體中間偏前的左緣中部,口前庭呈一個較淺的洼窩;全身纖毛均勻,分布較稀,體內(nèi)有分散的食物泡。食物的來源以細菌為主,腎形蟲喜好食大腸桿菌、鋸桿菌。在BOD負荷為O.7kg左右的高負荷條件下zui常出現(xiàn)。系統(tǒng)正常運行情況下出現(xiàn)較少。污泥惡化時作為優(yōu)勢原生動物出現(xiàn)。
c.豆形蟲(Colpidium) 身體呈長卵圓形或近似長的豆形,后半部往往比前半部要寬闊,前端的腹面彎轉并使腹面前部/3處略形成一凹陷,后端渾圓;分布在全身的纖毛相當密且均勻,內(nèi)質比較透明。以細菌為主要食物,同時也兼食微型鞭毛蟲;在自然環(huán)境中存在于中污性水體,在寡污性水體中很少發(fā)現(xiàn);在活性污泥中,經(jīng)常在高BOD負荷且僬溶解氧的情況下出現(xiàn).與此同時也能觀察到波動蟲、滴蟲等,是非活性污泥類原生動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。細胞
d.斜管蟲(chilodonella) 身體常呈橢圓形,前端左緣有“吻”突,背腹平,僅腹面有纖毛.胞口位于腹面前半部,裂縫狀。以藻類和細菌為食物,環(huán)境適應能力很強。主要在活性污泥由惡化到恢復的過程中出現(xiàn)。
e.半眉蟲(Hemiophrya) 身體呈矛形或柳葉刀狀,左面“軀干”部分較平,無明顯削細的“頸部”及尾部,體前端有刺絲泡束形成的釘針,胞口在“頸”的腹側,裂縫狀.大核兩個.中間共小核。
f.漫游蟲(Litonotus) 身體呈矛形,側面在形態(tài)上與半眉蟲相似,但左面軀干部向外突起,有削細的頸部和尾部,體前端無“釘針”。
g.四膜蟲(Tetrahymena)身體小,梨形,口位于腹面中部,與身體縱軸一致。
h.喇叭蟲(stebtor) 身體呈喇叭形,能高度收縮,口緣區(qū)纖毛沿身體前端向右旋轉約3000,大核呈帶狀或念珠狀,體長O.5~2mm。
i.板殼蟲(Nitzsch) 身體呈榴彈形,中間少許膨大,體長和體寬的比例約為2:。形態(tài)固定不變,個體大致呈棕褐色。由外質形成的板殼有5~20行,板殼由橫溝分成六段.每段形成一定形式和數(shù)量的“窗格”。纖毛均勻地分布在全身.胞口位于zui前端+被纖毛圍裹不易看到。游動速度快,因不能爬行,不適應在菌膠團內(nèi)移動,常在菌膠團外圍活動.板殼蟲能捕食藻類、小型鞭毛蟲以及小的纖毛蟲,也吸食已經(jīng)死亡的輪蟲。經(jīng)常在BOD負荷較低,溶解氧濃度高,所處理的水中BOD值較低的情況下出現(xiàn)。細胞
j.管葉蟲(Trachelophyllum) 身體呈矛形,十分扁平,前端有明顯的頸狀延伸,前端不平截。
注:將口部移到視野的前方,并從腹面(有口一面)觀察,觀察者視野的右方就是蟲體的左側。